再談Comedogenicity
對於一直無法完全擺脫粉刺痘痘困擾的人來說,在選擇清潔或是保養品時,往往不堪其擾。
在過去,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會尋找「Oil Free」這樣的標示,後來經過皮膚科醫師的宣導,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也知道有標示「non-comedogenic」的產品會更好。
但是門診中還是會有許多的病人上門時這樣說:
「醫師,為什麼我明明已經選擇了Oil Free和 non-comedogenic的產品,
可是我還是長了一對白頭粉刺?」
Oil Free真的就是沒有油嗎?
Oil Free,這個字從字面的翻譯其實會誤導大家。
這個字正確的定義是不能含有天然的植物油或是動物油(vegetable or animal oils),
但是卻是可以含有合成的油脂(synthetic oils)的。
而很遺憾的,合成的油脂仍然是又許多可能造成粉刺的成分的。
所以基本上Oil Free這個詞彙對選擇保養品上的參考價值其實已經很低!
non-comedogenic的真正意涵
再來談non-comedogenic,理論上這個詞彙最佳的定義應該是,使用有這樣標示的產品不會造成消費者長粉刺。
而最好該產品裡面也不含一些常見容易造成粉刺的成分。
因為一個保養品通常含的成分多半會20-30種,也許很難完全都沒有任何可能造成粉刺的成分,
但是只要含會造成粉刺的成分很少種,而且濃度佔該保養品的百分比很低,通常就不會有問題。
所以照理來說,
廠商如果要將自己的商品標示為non-comedogenic,除了應該選擇成分時就已經盡量選擇不會造成粉刺的成分之外,也應該將設計好的最終產品實際測試。
在過去,在動物實驗的時代,保養品廠商會將最終的產品塗在兔子耳朵的內側,三週後再從該處切片取下皮膚在顯微鏡下觀察看是否有粉刺的形成。
但是現在因為反對動物實驗的風氣,目前保養品廠商都是將開發中的商品實際塗抹在自願受試者的臉部皮膚上一段足夠的時間後,再用適當倍率的顯微鏡直接觀察受試者的皮膚粉刺形成的狀態跟程度。
所以理論上標示non-comedogenic的商品應該就是要經過這樣嚴謹的程序,才可以用這樣的名義標示上市。而經過這樣測試的商品痘痘粉刺族才比較可以放心的使用。
目前普遍浮濫標示
但是關鍵的問題來了,聰明的保養品廠商都知道消費者想買不會造成粉刺的商品,而在自己的商品上面標示non-comedogenic這幾個字又沒有受到任何法律的規範,所以結果是每一個商品為了銷售量通通都標上了non-comedogenic,反正多印這幾個字又不用多花錢,保養品廠商不管自己有沒有測試通通亂標一通。
結果到頭來苦了消費者的是,這個標示又不知道可不可信了。 那到底有沒有解決之道呢?
消費者除了對一下成份有沒有致粉刺的成份,盡量買國際知名具信譽的大廠外,大概就是問一下自己的皮膚科醫師了。
因為你的皮膚科醫師平常建議給自己的病人用的商品,通常因為每天給許多痘痘粉刺使用,等於累積了無數的使用測試,這樣臨床使用都沒有讓治療槓龜的產品,
應該就會讓non-comedogenic不會是『形同虛標』了吧 !
Comments